苏勤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1年 潍坊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
1985年 自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0年 自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病理科从事病理学诊断和研究;
1992年 破格提升为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
1995年 任主任医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8年 任教授,2001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6-2000年 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以客座科学家身份工作3年多。
2003年 加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受聘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和 World J Gastroenterol 编委。
多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病理诊断为主,培养了在肝脏及消化道、肺、骨与软组织、神经系统、甲状腺和子宫内膜肿瘤诊断中的特长;同时也致力于病理学基础研究。自 1983 年起从师于著名病理学家刘彦仿教授,在国内最早制备出细胞角蛋白抗体,展开中间丝蛋白的病理学研究,发现了肝发生早期以及慢性肝脏病变中层粘连蛋白沉积与肝实质中细胞角蛋白 19 表达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后开始了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癌前病变及其形态学和分子表型的研究,观察到一种新的肝实质细胞类型和不同类型的肝实质肿瘤前期病变,提出前者参与后者的发生和进展,这一过程与 HBV X 基因、IGF II、P53 及其它生长调控基因有关,反映了病变细胞的多克隆反应性增生向肿瘤性增生的演进;在这过程中,HBx 蛋白与野生型 p53 蛋白结合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P53 基因突变与肿瘤前期病变的发生或进展无关,但可能参与肝细胞癌晚期的进展。近年来,与国外合作观察人血样中不同 HBV 转录体存在的意义以及隐匿性HBV慢性感染,并致力于肿瘤发生中的克隆性增生以及基因组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勾画出人肝脏以及一些其他脏器肿瘤前期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癌症的二期预防及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项目曾得到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回国人员研究启动基金及部省级项目基金支持,取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其中二等奖 2 项;共发表研究论文 115 篇,其中在 Hepatology、Clin Cancer Res、Mutation Res 和 Virchows Arch 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论著 17 篇。
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生2名。
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研究方向:肝细胞癌的分子病理学诊断;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易感性病理学)。
共0条评论